口干是十分常见的情况,一般在咸味的东西吃的较多,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而喝水又较少的情况下出现,这个非常正常,及时饮水就能解决,不成问题。但如果长时间口干,喝了水很快又渴,需要大量饮水,甚至饮水不能解渴,这就要引起重视。下面跟随360常识网了解一下吧!
口干是人的一种感觉,是体内津液缺乏的一种信号,提醒人们应及时补充水分。
中医认为人体津液的代谢与胃肠的吸收、脾的转输、肺的布散,肾的蒸腾气化有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口干。体内津液的不足有多种情况,有的是绝对不足,如盐份摄入过多饮水较少,大汗,腹泻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体内本身并不缺水,甚至体内水很多,但就是口渴,这也分很多情况,比如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水肿,腹内有很多水,但舌红少津,患者口很渴,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旱涝不均。
可能很多人对于中医气化理论不了解,我可以举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有一患者30岁左右,女性,体胖,经常口干,特能喝水,每天饮水量在3暖壶以上,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快走)之后,饮水量明显减少,只需1暖壶以内,也不觉口渴。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锻炼之前患者体胖,舌体胖大,锻炼之后,患者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这说明之前的缺水是假性缺水。中医认为,人体内水液的代谢需要肾气的蒸腾气化,脾的运化转输,肺的宣发布散,以三焦为气化的通道。
如果肾气蒸腾气化能力减退,尽管体内水液很多,但津液不能上达于口,人也会感到口渴。这好比我们锅里水很多,但锅底只放了一支蜡烛来烧水,水蒸汽就很少,就会发出缺水的信号。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通过合理运动,人体阳气能够发挥正常的蒸腾气化作用,体内的水分得到正常布散,不需要喝很多水,也不会感到口渴。
中医认为口干口渴的原因有:胃热炽盛,湿热郁蒸,水饮内停,肺燥津伤,阴虚火旺等。
胃热胃火旺的人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舌红苔黄燥;湿热郁蒸口渴,口渴但不想喝水,或饮而不多,伴胸脘痞满,纳呆,肢体倦怠,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水饮内停口渴,口舌干燥而不欲饮,腹满身重,舌淡胖有齿痕,苔滑或腻;肺燥津伤口渴,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干咳无痰,肌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而干;阴虚火旺口渴,口干咽燥,夜间尤甚,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不同的口渴要用不同的方药来治疗,胃热炽盛需要清胃热,可以选用牛黄清胃丸、竹叶石膏汤;湿热郁蒸可以用藿香、佩兰、芦根代茶饮,清热化湿;水饮内停代表方为五苓散,健脾利水;肺燥津伤可以用清燥救肺汤,阴虚火旺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阴虚燥热口渴,可用麦冬、石斛、菊花代茶饮。
口苦的原因一般有胃热、胆气上溢、肝胆郁热;常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胆汁返流等,肝胆湿热,肝火上炎等情况,可用清利肝胆湿热的方药治疗,如小柴胡汤、温胆汤、龙胆泻肝汤等,亦可用茵陈、栀子代茶饮。
中医认为口气重(口臭)的原因:胃热上蒸,痰热壅肺,肠胃食积。治疗要清利肠胃积热,消食导滞,清肺化痰。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因为有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既有湿热,又有气虚,需要综合考虑,对症下药。
由此可见,造成口干、口苦、口气重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胃热,而导致胃热的原因往往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如嗜好肥甘厚味、辛辣、煎炸食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的太多,现代社会总体是营养过剩的时代,饮食过多会加重胃的负担,会化热、生痰,因此需要减少饮食,吃7分饱或8分饱,而且应以素食为主,清淡饮食,这样才能更加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大约需要2200毫升水,从食物中可获得1000毫升水,其他的1200毫升则要从饮水中补充,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美国巴特曼博士有一本伟大的著作《水是最好的药》,强调了饮水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书中认为很多慢性病都是缺水导致的,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了才想到应该喝水,饮水应以温开水为好,胃火旺的人也可以喝凉白开。当然喝茶也可以,但胃病患者喝茶要慎重。饮料尽量少喝。
总之,饭可以少吃,水应该多喝。
口干症的常见病因:
1、干燥综合征,口干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唾液减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难,舌及口角开裂疼痛,极易患龋齿。半数左右的患者腮腺肿大,部分患者有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严重者可致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险后果。患干燥综合征者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孔干燥。
2、糖尿病人常有口干、口渴症状。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由于多尿,体内失水、口腔干燥。一般情况下,口干作为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糖尿病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也会出现口干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能量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多,散热量也加速。临床症状为口干多汗、怕热,皮肤湿润且温度升高,甲状腺肿大,突眼。
4、唾液腺异常: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腮腺受损、慢性腮腺炎、涎腺发育不全、老年人腮腺功能下降,唾液流量减低。
5、饮食偏咸食盐摄入量过多、腹泻、出汗、高热脱水、腹部大手术后均能导致体内水分丢失。
6、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障碍:急性失血、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动脉硬化可以引起口干。
7、药物性口干:安定、利尿酸、三环类抗抑郁症药、洋地黄、抗胆碱药、奋乃静以及一些降压等药物容易引起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