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提倡的5水养生法你知道吗?冷水洗头洗脸更加的健康?每天喝几杯水才是最佳的?一起来跟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之道
1、早晨喝一杯温开水。早晨起来先喝一杯温开水,水会迅速进入血液,使黏稠的血液得以稀释,促进血液正常循环,这样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供血,还有利于肾代谢,可消毒和清洗肠胃,不得肠胃病,软化大便,不得便秘症,促进新陈代谢有序进行。
2、热水洗脸泡脚。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捞出拧干迅速捂在脸上,用鼻子吸热气,凉了再放入热水中烫洗,这样反复烫洗几次,能起到熨眼、熨脸、熨鼻的作用。鼻孔吸热气可防感冒,治鼻炎、鼻出血,熨眼可治眼疾,熨脸可治老年黑斑,使皮肤更富有弹性。每天晚上倒一盆热水,水温一般在50℃左右,有时在热水里放点食醋或食盐,消毒杀菌。
3、温水漱口刷牙。牙齿是保障营养供给的重要器官,用温水刷牙,就是使牙齿不受过冷过热的刺激而受损害。
4、冷水洗头洗脸。用冷水洗头洗脸并边洗边搓,用手捧起冷水用鼻孔吸几次,可防感冒,用冷水洗好后,用毛巾搓头擦脸,以皮肤有微热感为止。中医学称头上有百会、风池等14个穴位,洗头、搓脸起按摩作用,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真正做到养颜美容,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5、每天喝几杯水。为了保持体内有足够水分,每天至少要喝6-8杯水,不能怕夜尿多而不敢喝。喝水要定时定量地喝,如早晨起床空腹喝1杯,两餐之间喝,晚上睡觉前喝,夜间1-2点钟喝,每杯水大约200克,冬天则可多喝稀粥。多喝水还可补充人体丢失的体液,以免口腔干燥造成细菌大量繁衍,从而形成口臭。水能使口腔处于细菌密度最低环境。
中医保健
不要进入这5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二:中药疗效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三: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中医不是“救命稻草”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中医养生学
误区四: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
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五: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中医养生年轻人不可少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主要包括:1、经络养生;2、体质养生;3、四季养生;4、药物养生;5、起居养生;6、膳食养生;7、睡眠养生;8、情志养生等内容。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中医存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人认为中医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生活中我们处处其实都可以接触到中医哦!以上给大家介绍的5水养生法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