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淘气闯祸后,孩子们钻进床底下,任妈妈拿着鞭子装模作样地“恐吓”,就是不出来,结果一不小心在这个安全的避难所睡得很香甜。其实,这种“避难所”是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只不过场地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当遇到外界的冲击,比如感情失败、压力、竞争、焦虑、职业倦怠时,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寻找一个“安全空间”做暂时的“避难所”,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种安全感,网络、酒吧、咖啡厅、健身房、瑜伽馆、海边、体育场的看台等等,都可以成为“安全空间”。
离婚4年的林君专职在家写作,她的“安全空间”就是酒吧,在她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常常跑到西湖边的酒吧坐上一晚,用酒吧震耳的音乐和红男绿女消除自己的孤寂感。
白领amy则选择在下班后到健身房出一身汗,在瑜伽房做个全身心的运动。她说:“在健身房,我觉得世界很安静,心态变得积极,身体和心理的耐受力都在不断加强。”
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里,同样可以挖掘出令人舒心的空间,让我们随时随地重温久违的安全感。静下心来,想象在童年时,有没有哪个地方让自己感到特别安全的?当自己想到某个地方时,觉得很舒心、很放松。或许你从小家里管束过严,“小时候家附近的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都会让你感到片刻的轻松。
无论你的“安全空间”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不要深陷其中,在得到慰藉之后,就要及时走出来,与现实多沟通。越是难过、情绪低落、压力难以排解的时候,越不能让自己在情绪中陷得太深,多约朋友聚会,多与人交流聊天,出去郊游,积极面对现实,这才是真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