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步帮你解压 消灭轻生念头

发布者:且贪欢笑 2017-7-1 10:54

2011年5月23日晚,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突发心肌梗塞离世。一周前,他曾在微博中写下“我的亚健康状态很厉害”。而下一条微博却是:“明天去哪里完成任务?”

2011年5月22日,生于1980年的《深圳晚报》文艺部女记者黄蕾不幸因病去世,时年31岁。

2011年5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资深编辑马云涛因胃癌晚期离世,时年36岁。

……

六天,三位媒体人的离世消息,通过微博传播,让不少媒体界同行自叹“伤不起”,也让更多上班族再次回头审视自己的健康。一些人有些无奈地表示:“不是自己不想好好爱惜身体。有时候,身不由己。”

刘建:从业6年新婚2年,儿子刚满周岁

昨天,记者联系上刘建的主管领导——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制片人楚瑞瑾。

他告诉记者,刘建的离世十分突然,“他平时很注意身体健康,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每天步行半小时。单位每年体检,他也没查出什么毛病。这次……他好像是有预感的。除了那条微博外,他上周刚刚向我拿了休假,说要带着老婆孩子回湖北老家看望父母。假期我批了,但人……”

他说,刘建是湖北人。从2005年大学毕业后就在郑州电视台干上了这行,“业务是比较突出的,采编写都行,主要跑检察院。他新婚刚刚2年的妻子,正是个检察院干警。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如今刚满1岁。唉……”说到这里,楚瑞瑾叹息了。

在他的印象里,刘建胖胖的,总是满脸笑意,人缘很好,“就是操心。他妻子说他上至房子,下至做饭,都要操心。”

媒体人: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累心

媒体人接连离世的消息,成为圈中热议话题。“累心”、“焦虑”是大家公认的媒体人常态。

一位供职于西南某媒体的同行说:“我们这里同城报纸多,竞争非常激烈。跑社会新闻,忙是种常态。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见线上联系人的时间远多于见父母的时间。忙还不怕,不忙更焦虑——没稿子啊,但每个月考核既有量的压力,又有质的压力,甚至还有独家新闻的压力——这时候特别焦虑,晚上常失眠,做梦也梦见去扒新闻。”

一位曾供职于北京某媒体的陈小姐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而选择离职,“那段日子我快疯了。真找不到稿子写的时候,头发还大把大把掉。心情特别不好,逮谁都想吵架。我都觉得我快抑郁了,去看了心理医生。后来听从医生的建议,干脆选择了辞职。”

对此,知名媒体人杨锦麟在微博上感慨:“说新闻从业人员平均寿命只有五十二岁,可最近猝死的同行多半是三十上下的人啊。”

媒体记者的压力,演员姚晨也很有感慨。她发了微博说:“一位从事社会新闻类工作的记者老友,最近患上严重抑郁症。我劝他:换个口儿,跑娱乐……他乐:我还是去娱乐那些社会败类吧……挂了电话,心里难过……珍重,朋友。”

心理专家:学会真正放松,教你“解压7步法”

得知三位媒体人英年早逝的消息,浙江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陈树林觉得特别惋惜。他告诉记者,虽然很多白领已经比较注重身体医学上的健康——体检,吃维生素等,但往往忽视了心理上的健康,“殊不知,心理压力太大,时间一长,同样会破坏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如果失守,哪怕一个身体小问题,就有可能是 ‘致命一击’”。

陈教授告诉记者,工作节奏紧张的现代人,一定要学会真正释放自己的心理疲劳,“首先,交流很重要,要敞开心扉地交流。其次要努力让自己深层次放松,比如深度瑜伽,或者是通过仪器让神经肌肉彻底放松‘生物反馈’法——这个方法很多运动员都在用,是种康复手段,杭州一些医院里有。最后,要坚持每天做点让自己特别愉悦的事情,比如翻翻小说,但贵在坚持,这样才能从内心缓解压力。”

另外,陈教授还介绍说:“碰到自己感觉无法解决的问题,内心会特别焦虑。这时候,你可以试试‘七步法’。”

据介绍,这个方法是美国一个心理学教授提出来的,运用了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对于脑力劳动者还挺有用的:

1、明确问题——先抛开大命题,找到它背后的小切口;

2、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针对小问题,找到小办法;

3、头脑风暴——不要把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请人一起出主意;

4、哪条路最合理——让自己尽量轻松地去处理问题;

5、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做——制定行动计划;

6、整个过程中自我监管;

7、有了结果及时反馈、犒赏自己。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