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压力大竟是心理“惹的祸”

发布者:蓝色v5妖姬 2017-7-1 11:53

目录:

第一章:办公室甜食综合症竟是心理惹祸

第二章:疲惫的中国现代女人该如何减压

第三章:揭秘人的15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自我保护机制一般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但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使用一下,就可以使人在一种新的角色下相对轻松地生活。尽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它确实是一种心理自我维护的武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用好自我保护机制。

办公室甜食综合症竟是心理惹祸

工作累了,怎么办好?吃点甜食先!桌上放一些甜食,成了一些白领丽人必备习惯!但是在糖的甜蜜之中隐藏着对女性健康的威胁,偏爱甜食者,常常会因过量食糖而导致“甜食综合征”。

心理医生指出,一种叫做“办公室甜食综合症”的病症正悄然侵袭都市白领,其中以女性居多。蜂蜜和水果中的果糖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饮料、甜点、果品奶酪等多种食品,尽管它的甜味深受欢迎,但食入过多容易引发一种新的疾病—--甜食综合症。

典型案例一:吃甜食似乎不受控制,就像上瘾一般!

一口奶茶、一片巧克力饼干,趁着工作间隙,黄小姐拿出抽屉里的饼干慢慢地享用起来。此时离午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但石小姐选择用零食来打发自己的午餐。眼看着自己日益增长的小肚腩,石小姐很是苦恼,但嘴巴似乎不受控制,就像上瘾一般。

典型案例二:甜食就是最好的“调剂减压”妙药?

小王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工作环境相对轻松,近来,公司的网站面临更新改版,所以常常要加班至深夜,微微便会拿出一袋袋零食,分给同事们吃。

这个举动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许多女同事也加入了吃零食的行列。对很多同事来说,为了排解工作压力,甜食就是最好的“调剂减压”妙药。

典型案例三:甜食食成了她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事行政助理工作的张女士和许多年轻女性一样,喜欢吃零食,其办公桌上总放着饼干、巧克力等甜食。

因排解工作压力的需要,甜食成了她“调剂减压”的灵丹妙药,一到工作间隙,她就拿起甜食吃。因为零食不断,她很少吃正餐。

据了解,像张女士这样多吃甜食少吃正餐的女性不在少数。这些女性中,除了部分上网成瘾的女性外,还有一些职场白领女性。她们的办公桌上总堆满零食,并且十有八九是甜食。工作的时候吃,工作的间隙也吃。零食成了她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析:据有关调查,不少女性或多或少都对甜食都有些好感,并经常在单位里预备一些。

“甜食综合征”主要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厌食,就是不喜欢吃正餐,而特别喜欢吃零食;一种是贪食,除了正餐外还大量吃甜食。病因与当事人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其他外界压力较大有关。在办公室内频频吃甜食,可看作是一种对外界的应激反应,应引起重视。

那么甜食综合征对什么是否有危害呢?

危害一:导致机体肥胖,诱发胆结石!

美国学者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而其中9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都是较为肥胖且嗜好甜食的中年妇女。

人体摄入过量的糖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无机盐和其它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机体肥胖。

当然,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生成结石,但是,对中年妇女来说,肥胖却是诱发胆结石的温床。

危害二:多吃甜食易促发乳腺癌

另外,中老年妇女多吃甜食易促发乳腺癌,加速细胞的老化,导致皮肤产生皱纹,头发变黄、变白。

大量吃甜食,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痛风、脑血栓等,还会过多消耗体内的钙,造成骨骼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和易发生骨折。

所以,中老年人应从摄入淀粉中的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糖,而不应从蔗糖、葡萄糖和含糖高的食物中获得。

防治策略

(a)运动少、轻体力劳动者,每天的食糖量不要多于而克,重体力劳动者也不要超过30克;少吃巧克力;睡前不吃甜食。

(b)限糖节食“是防治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以上诸病患者应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大量,以防止病情加重。

吃适量的甜食是正常的,如果吃得过多,若成瘾,就要特别注意,需要及时通过心理疏导来治疗。

疲惫的中国现代女人该如何减压

老婆常常在我耳边念叨这样一句话:做女人挺不容易的,做一个现代女人更不容易,做一个现代的中国女人更是难上难啊!

我是一个男人,也许我永远无从深切体会到一个女人的难处,特别是作为现代社会里中国女人的难处。但我一直都在试图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去关注现代女性的心灵困境。其实,做女人难的根本在于心累。这种累不在吃饱穿暖上,而在相夫教子上;这种累也不仅仅在家庭生活上,还在社会竞争上;这种累更不仅在心甘情愿的默默奉献上,还在诚惶诚恐的心灵疲惫上……。

于是,在众多女性网友的要求下,根据老婆大人的训示,我谨在此给心累的中国女人支上八招,以期对于大家的心灵减压有所助益。

其一:卸下蜗牛的壳,再慢也是在前进。

女人的心累百分九十以上来自胡思乱想太多,老公晚一点回家,不是担心他会酒后开车,就是担心他和其他女人在幽会;孩子一旦少吃半碗饭,便要反复不停地抚摸他的脑袋,怕他发烧;同事朋友善意地夸奖一下她比原来成熟了,她也总要情不自禁揽镜自照:难道我真的老了吗?如果我老了,老公还会像以前一样爱我吗?……试想想,如此心境她们能不累吗?然而,女人如此胡思乱想和“莫须有”的累,恰恰就像蜗牛背上的那层壳,尽管它是中国女人与生俱来的,但解决心累的关键还在于卸下这层壳,让自己从心灵上变得轻松起来,哪怕蜗牛爬得再慢,前行的足迹却是可以清晰地看到。

其二:放弃完美,对爱人和自己要求低一些。

太过心累的女人多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总会情不自禁地让她对老公和自己有着太高的要求,要求老公戒掉各种生活的陋习,赚越来越多的钱,最好还能在事业有成的同时有大量的时间陪着家人和自己。还希望自己在单位做一个好领导、好同事和好下属,回到家里还得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和好母亲,家里的卫生必须天天打扫,衣服也得天天换洗,客厅要穿客厅的鞋……总之,她希望自己和爱人能把一切都做到完美,哪怕有一点瑕疵都不行。

其实,现实总是不完美的,面对不完美的现实,只有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要求低一些,我们才能获得轻松,而轻松才是领悟幸福的基础。

其三:不要处处与人攀比。

恕我直言,中国人有一个非常要不得的陋习,那就是总喜欢和别人攀比,这一点在女人们的身上尤为突出。有道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味地攀比只能让自己走进一条永无止境和疲惫不堪的心灵胡同,并且会越走越狭窄,最终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四:专注做好一件事,许多事情该放则放。

我一直认为,与其花一生的时间去挖许多浅井,倒不如花更短的时间去挖一口深井。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这样的人,面对大千世界他们总有持续不变的热情,但从不曾对同一件事有所执着。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允许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的结果是到头来一件事都做不好。要想让自己不至于太累,那就要尽可能避免同时进行多项事务的操作,最好一个时间只专注做好一件事。

其五:知难而退,对感情不能过于痴迷执着。

女人的心累很多源于她们的痴情和所谓的执着,她们总以为只要自己能真心爱一个人,就一定能够得到他的认可,于是她们便不停地心存盼望等待,盼望他爱上自己对自己好一些,等待他回心转意重新回到自己身边。

等的时间越长,盼望得越深切,心便就越累。

其六:放飞自己。

女人结婚以后,总会把自己弄得越来越封闭。朋友越来越少,每天都是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心中只有老公、孩子和柴米油盐……

其实这是一种心里憋屈的倾向,长此以往的话,心中总会觉得有一些莫名的东西越压越重。

人的心灵是需要阳光的。我们要懂得适时地放飞自己,让自己与外界和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新鲜的空气,否则心灵便会发霉。其实,放飞心灵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运动、跳舞、K歌、爬山、单车旅行……

哪怕是关掉手机和电话,让自己睡一个满满的、甜甜的觉,都是极好的心灵放飞方式。

其七:学会倾诉。

化解心理负担的最好方式是倾诉。我们每个人心中总会有许多忧愁和烦恼不吐不快,所以当自己压抑和孤独之时,找一个合适的人,哪怕是素不相识的网友,去进行一番倾诉,也是相当必要的。

其八:允许自己适度说点脏话。

女人先天是脆弱的,但克服脆弱的最好方法并不仅仅只有眼泪。除了伤心的哭泣之外,我认为还可以让自己适时愤怒起来,允许自己骂爹骂娘地说说脏话,因为愤怒和骂人有时也是一种发泄不满的好方式。

光有眼泪是远远达不到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揭秘人的15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解密人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1.合理化(文饰法)

当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时,为了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自圆其说,当然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

2.仿同

是把别人的欲望、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收成为己有,并表现出来。被仿同对象总是仿同者尊敬的人或喜爱的行为特征,通过仿同来缓解个人的痛苦或焦虑,同时可借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快乐。比如,模仿明星造型或行为。

3.潜抑

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压抑下去。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设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例如,某一女生近来经常与一男生在一起,于是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俩在谈恋爱,该女生听了深感冤枉。其实,她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愿望,但她理智上却无法接受 “他俩在谈恋爱”这一现实,于是就将这种动机潜仰了。

4.投射

是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并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之苦。但是习惯于以投射来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与别人交往,因此,要恰当应用投射保护机制。

5.反向

是指一个人内心有一种动机或冲动,承认了会引起不安,结果反而表现出相反的动机或冲动。一般情况下,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其动机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表现出“形左实右”的现象。如有的病人十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别人面前反而故作无所谓的姿态。

6.躯体化

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减轻心理紧张。例如,常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否认自己思维方式上的问题,而强调内心的紧张是由于身体衰弱或失眠造成的。

7.置换

是把对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绪不自觉的转换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同学和老师的怨气转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

8.幻想

当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境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这种保护机制常被弱小者所用。

9.升华

把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以某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获得满足。例如攻击性的愿望不能随处乱用,但可能从打球或射门中得到满足。

10.补偿

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11.否定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等等。

12.退化

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阻力弱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无意中恢复儿童期对别人的依赖,而不积极求治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

13.转移

指对某一对象之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例如,一个售货员或一个服务员因家中一大堆烦恼问题既无法解决又不能向孩子或老人发泄,只好迁怒于顾客,服务态度极差。

14.隔离

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乃是整个事情中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如老人常不说死而说“归天” “长眠”等。在心理治疗中,医生注意发现病人使用隔离作用的现象,可帮助找到病人的重大心理问题。因为病人在潜意识中所要掩饰的,正是心理治疗可能针对的问题。

15.抵消

是指以象征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例如,按我国习惯,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

结语: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借助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