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许多人的腰上都悬挂着一大串钥匙,走起路来叮当作响。钥匙环上不仅有大小各异的各种钥匙,还有着一些经常可以用到的小用品,如一些挂件、坠饰、指甲剪、掏耳勺等。就拿耳勺来说,当人们感到耳朵不适或者听不大清楚声音时,就会掏一掏耳朵,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有的人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掏一掏耳朵,原因居然只是觉得比较舒服。
许多人甚至把掏耳朵当作了一种习惯,和刷牙洗脸一样每天都要掏上一会儿,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十分担忧的事情。在民间,又经常把掏耳朵叫做“挖耳屎”,虽然粗鄙但是也反映出大多数的人都把耳屎当作一种有害的物质,认为它是身体排出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出体外就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不过,现实中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耳屎是不可以随便掏的,无论是经常还是使用了不规范的手法都会对耳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经常掏耳屎是不是真的会使人变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耳屎or耵聍
其实这两个词语代表的都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耳屎,只不过耵聍是它的学名。耵聍是人体耳朵内的一种黄色的分泌物,尽管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种毫无用处的人体排泄物,但是事实上它却有着令人不可小觑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人的耳朵中有鼓膜,当外界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中时,就会引起鼓膜的震动,使人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而耳屎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这一层薄如蝉翼的膜,避免它受到强烈声波的刺激导致破裂甚至损坏。
当耳朵之中存在耳屎时,还可以对耳朵起到其它的保护作用。比如说油性的耳屎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同时还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刺激性的气味,有效驱逐一些比较细小的蚊虫。
如何行之有效的掏耳朵?
有人会说,掏耳朵这件事多简单啊,怎么可能还有人不会呢?拿个耳勺就那么以挖不就可以很快完事了吗。也许有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是这种想法却是极其错误的,一个不科学的挖耳方法会引发各种耳朵方面的疾病,如耳道发言、肿胀、剧痛甚至产生听力下降乃至患上中耳炎……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学会正确的挖耳方式呢?
给自己掏耳朵
一旦感到耳屎很久没掏了或者耳朵不适,可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耳勺之类专门的工具时,我们常常就会就地取材在身边随意的找一些看似顺手的东西来代替它。什么回形针、牙签、火柴棍等等奇形怪状的家伙都纷纷“披挂上阵”,让人啼笑皆非。
自己挖耳朵,应该使用科学安全的方法。首先最好选用优质干净的棉签,用温水将其浸湿,然后挤出一部分水分让其保持在一个湿润的状态。最后将棉签旋转着缓缓放入耳中,这样耳屎就会逐渐变得柔软。接下来继续旋转着将棉签取出,耳屎自然也就跟着它一起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保持动作的轻柔,如果遇到比较坚硬的耳屎自己实在取不出来可千万别掏的太深,可以在事后在医院寻求医生帮您解决。
给别人掏耳朵
很多时候,因为视线的阻挡,人们在自己动手掏耳朵时往往无法得知究竟耳屎究竟隐藏在哪儿。虽然耳朵的感觉告诉我们它就在那儿,但是无论手怎么动都找不到,实在让人又气又恨。在身边有家人、朋友的情况下,往往会向他们寻求帮助,这当然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不过也有一些事项需要人们特别注意。
首先,被掏耳朵的人的姿势要端正,不能随意的躺着、趴着或者侧着,最好能够坐在一个光线充足、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这样也比较有利于帮你掏耳朵的人看清耳朵部位的具体情况。
其次,掏耳朵的人动作一定要轻。和自己给自己掏耳朵不同,因为别人无法清晰的感知到对方身体的感受,所以在整个掏耳朵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和对方交流,良好的沟通是顺利清洁耳朵的保证。
最后,掏耳朵的频率最好保持在两周一次,过于频繁的掏耳朵还会造成外耳道皮肤的粗糙、增厚,进而出现局部的炎症。
结语:以上就是360常识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正确掏耳朵的一些小知识。讲究个人卫生固然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形象,但是可要认识到身体还有一些地方也会像耳朵一样不可以太过于频繁的清洁哦,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清洁,每个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