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是天然和妈妈存在联系的,而奶瓶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材质冷冰冰,不具有传递温暖感的功能。宝宝在自我构建中,从好乳房联系到好妈妈,再由好妈妈联系到好我,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如果其中加入了奶瓶,就打乱了宝宝自我建构的节奏,也会影响宝宝和妈妈亲密关系的形成。
母乳能给宝宝安全感吗?
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一、给宝宝触觉的安全感。
宝宝的感官是需要被很好地保护的,而其中首先需要被保护的就是触觉。宝宝需要通过吃母乳时和妈妈的亲密接触,来获得最初的安全感。在心理学中,触觉和界限有关,界限又和安全感有关。
在哺乳时,宝宝用嘴含妈妈的乳头,和妈妈肌肤接触,此时宝宝会发现,触觉把我和妈妈联结得如此紧密。但同时皮肤屏障的感觉,也会让宝宝体会到界限感。在宝宝和妈妈之间,最紧密的结合是触觉的结合,但同时触觉也像一道界限一样,让宝宝知道“我和妈妈是两个人”。
如果不给宝宝界限感的话,宝宝是无法获得安全感的。试想,如果房子没有屋顶,或是没有墙,在黑暗中,你向前走永远没有尽头,没有边界,人会很恐慌。正是由于界限给了一个范围,从哪里出发,走向哪里有了预期,人才会感到安全。
母乳喂养时,妈妈环抱着宝宝,双臂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的墙壁一样,让宝宝感觉自己不会掉出去,通过触觉带给宝宝的界限感,让宝宝获得内心的安全。
二、母乳喂养帮宝宝顺利完成自我建构。
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发现,在5个月前,宝宝对自我的认知,都是从妈妈那儿来的,“妈妈是我,我是妈妈”。由于新生宝宝视觉发育还不完善,在哺乳时,宝宝视线所及的范围就只是乳房,是看不到整体的妈妈形象的。因此,在宝宝自我构建过程中,好乳房=好妈妈,好妈妈=好我。
乳房哺乳我,我满足,乳房就是好乳房,妈妈就是好妈妈,我就是“好我”;如若乳房不哺乳我,我就不能被满足,乳房就是坏乳房,妈妈就是坏妈妈,我就是“坏我”。
乳房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是天然和妈妈存在联系的,而奶瓶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材质冷冰冰,不具有传递温暖感的功能。宝宝在自我构建中,从好乳房联系到好妈妈,再由好妈妈联系到好我,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如果其中加入了奶瓶,就打乱了宝宝自我建构的节奏,也会影响宝宝和妈妈亲密关系的形成。
用奶瓶喂养宝宝,客观上减少了妈妈在哺乳时抱宝宝的必然性,减少了妈妈和宝宝联结的必然性。宝宝吃奶这种生理上的满足在自然状况下,是必然需要妈妈来满足的。但是如果变成用奶瓶喂养,这种“必然”就变成可替代的。爸爸也可以喂,保姆也可以喂,奶奶也可以喂。
在这种情况下,宝宝和妈妈建立关系的亲密度就会改变。宝宝会觉得满足自己安全感的客体是不稳定的,就很难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和稳定的自我。因此,即使是用配方奶喂养,妈妈也一定要在每次喂养时,给予宝宝充足的肢体接触、拥抱和关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没有母乳喂养而造成的对宝宝自我构建的负面影响。
三、母乳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实验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相关实验:设置了一只铁丝的猴子妈妈,和一只柔软的布猴子妈妈,铁丝的猴子妈妈是可以提供给小猴子乳汁的,但布的猴子妈妈不能提供乳汁。小猴子在饿了的时候,就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吃奶,但是一旦吃饱,就会回到“布妈妈”那里,长时间和“布妈妈”在一起。可见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而是被温暖的感觉所吸引。宝宝对妈妈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因为妈妈可以提供母乳,而是对亲密关系、安全感和温暖感的需求。
哺乳期也是宝宝的前语言期,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能通过触觉、嗅觉和比较模糊的视觉来感受妈妈。母乳喂养时,妈妈会抱着宝宝,和宝宝有接触,宝宝也可以近距离闻到妈妈的气味。妈妈的气味会让宝宝感到安全,因为在妈妈子宫里时,宝宝已经对妈妈的气味非常熟悉。
宝宝和妈妈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天然的联系是不能被其他养育者取代的。宝宝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分辨出妈妈和其他养育者的不同。如果宝宝之前和妈妈建立过联系,但是之后这种联系被其他看护者取代,宝宝内心就会有被妈妈抛弃的感觉。即使其他养育者给宝宝的配方奶足够充足,拥抱和关怀也足够多、足够具体,孩子依然会有受到伤害的感觉,因为他和妈妈之间天然的联系被切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