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和肌肉湿重阻气血循环,少动易增病痛。
“一些长期患有关节炎的市民,尤其是老人,对‘回南天’”比天气预报还要灵验。”专家说,90%的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
“中医认为,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是跟湿邪加重引起的。”专家解释说,春天虽然自然界和人体内的阳气开始逐渐回升,但当“回南天”一到,湿度过高、阴气过重,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伏案的人群,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的明显症状。
对策:
首先是注意防湿,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比较潮湿,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例如,浓雾天气时要关好门窗等;“除了用各种办法尽量保持居所和工作环境的干爽外,每天最好抽一个小时左右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专家建议,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将艾段套在针灸的针柄上烧)治疗;第二是使用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入一些药材,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等;另外在乍暖还寒、阴晴不定的季节尤其应注意保暖。
天气又湿又闷,老人备受考验。
“回南天”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造成血压强烈地波动,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免疫力下降,阴湿天气里异常活跃的病毒、病菌等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此外,由于春天人们户外活动较冬天明显增多,血管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胡春松表示:“‘回南天’地面潮湿、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以及天气阴暗看不清路,老人容易跌倒。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小心。因为,糖尿病患者通常患有末梢神经损伤,对于脚底接触物不敏感;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发作时难以预见,在活动时心里负担较重,分散注意力,也增加了身体的不稳定性。”
对策:
1、定期随访和随诊:医患双方应进行有效的诊室随诊,上门家庭随访或者电话、手机短信随访,及时了解心血管病情变化和各种药物治疗效果。
2、定期全面或针对性检查:当出现细微症状变化时,例如心悸、胸闷、头痛、晕眩、呕吐等,患者应及时看医生。
3、控制原有疾病、新发病例及危险因子:春季心血管病高发,大部分为旧病复发,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发作,也有新发病例,例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既要加强预防,有效防止旧病复发,又要及时治疗新发病例,防止病情发展或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如上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或冠心病等的重要原因或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