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抗湿邪 有药膳良方

发布者:幸福是真的 2017-5-8 10:03

夏季天气多雨高温潮湿则是以湿为主,外湿与季节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居雾露潮湿之地,或涉水淋雨,水上作业等均易感受湿邪。所以我国传统医学中多认为外湿常引起肌表经络之病,而内湿易引起脏腑之病。因此酷夏时节如果保养不好易患湿病。由于湿邪性质的特异性,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表现出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的明显特征,如湿疹、湿痹(着痹)等,亦因其湿而不易速愈。

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湿邪特点

1、湿邪为阴邪,容易伤阳气,阻碍气的运动,导致脾胃运化不良,而出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

2、湿邪重浊,感受湿邪会出现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的表现或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湿疹、疮疡流水等症状。

3、湿邪粘滞,感受湿邪的人,常起病缓慢,病后缠绵不易治愈,病程较长。

夏季日常生活防湿邪

调节室内好气候:居室内的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适宜的室内气候是保障健康起居的重要环节。以调节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这样的居室环境,人体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更高。

湿证形成的常见原因

抽烟喝酒的人容易有湿;嗜好生冷饮食,就是说喜欢吃凉的,喜欢吹空调,啤酒冰镇还不行,还要加冰块的主;嗜好过分油腻,就是吃饭离不开大鱼大肉的人;滥补,就是特别喜欢补的人,也不管是不是该补,成天西、西洋参、冬虫夏草、黄芪、阿胶什么的吃个不停;遗传体质,天生就这样的体质,这样的还最难调理,我曾经治疗过姐弟二人,什么化湿利湿,雷打不动的,后来见了老爷子,恍然大悟,一样的舌苔厚腻,体内湿大,原来是天生的;环境因素,比如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每天阴天下雨,估计很多人就该生湿了呢。

湿证易误诊为虚证

湿证易误诊为虚证原因有三:

一、 口干、乏力为常见症状

湿证的表现有时候特别想虚证,比如常见的口干、乏力。其实古代医典早就记载了湿证容易有这样的表现,《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也都有口干或口渴的表现 。至于乏力,古人多以身重来描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中记载“水在脾,少气身重”。张景岳在《张氏医通·杂门·身重》中强调说:“身重多属于湿。”

二、湿证可见多种脉象

比如细脉,很多人会认为是虚的表现,其实呢,也常常是湿的脉象,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记载“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经汗泄来”。不仅细脉,其它脉象也可见于湿证,如伏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快,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脉沉者,有留饮” 。

湿证日久,甚至还可以见到虚脉,“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王氏曾撰文探讨并认为“湿为有形的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湿邪为病,必然要表现出性质属阴的脉象,如濡脉、细脉、缓脉等。这是由于湿邪阻遏阳气的推动功能,使气血运行缓慢,导致脉率迟缓。 《温热病篇》认为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也有医家认为与湿热孰重有关。

其实,笔者认为,了解湿证可以出现类似虚证的细脉、缓脉、沉脉等等足矣,至于究竟此时主虚还是主湿,应当结合临床上的其他表现综合分析,于细微处见功夫。

三、湿邪阻遏气机,可导致“阳证似阴”

湿邪容易阻遏气机,导致阳气不达,故“阳证似阴”,变证百出。就是说明明不是阳虚寒证,但看上去特别像,所以容易误诊,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停饮阻碍心阳,则背寒冷。阳气不达四末,可致四逆,就是四肢发冷发凉;不达腹部,可以导致腹中发冷;不达阴部,男子可以阳痿,女子则宫寒不孕。其实,包括脉象中出现的类似虚证的细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除病人本身正气虚的因素以外,也是因为湿邪阻碍气机,气血运行不利使然。

夏季防湿的药膳食疗方

饮食上应注重清热祛湿,健脾淡补,慎吃冷食。多吃冬瓜、黄瓜、豆类、小白菜、苦瓜、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西红柿等。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慎食太多瓜果冷饮,以免刺激肠胃,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要主动补水,尽量少饮酒,因为酒能助湿。补水也可以花样翻新的,比如早餐喝豆浆,午餐喝汤,晚餐喝粥,白天喝茶,睡前喝牛奶等。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里面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适量加入莲子、枸杞子、麦冬、荷叶、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健脾利湿、益气消食的中药。

排骨冬瓜薏米汤

原料:排骨适量,鲜冬瓜500克,薏米50克,油、盐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切好;冬瓜连皮,切块,薏米洗净。一起放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汤成加油盐调味。喝汤,食肉、冬瓜、薏米。

白茯苓粥

原料: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粉、盐、少许。

做法:粳米淘净。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炖至糜烂,再加盐、胡椒粉,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