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吃多了会怎么样?柿子吃多了会得结石吗

发布者:糯米饭团 2014-7-26 00:33

柿子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丰富的水果,它口感爽滑,吃法很多,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但是常有人说柿子吃多会结石。那么柿子吃多了会怎么样呢?下面360常识网小编就来教大家各种柿子的吃法以及柿子的功效和作用。


柿子吃多了会怎么样?柿子吃多了会得结石吗 

柿子吃多了会怎么样

柿子营养丰富,口感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一些人更是喜欢冬天吃柿子,别有一番味道。柿子好吃,一吃难免会多吃几个,那么这好吃的柿子能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怎么样呢?

1、柿子吃多了也会影响钙等矿物质的吸收。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

2、又因为柿子中含糖较多,所以人们吃柿子比吃同样数量的苹果、生梨更有饱腹感,从而会影响食欲,并减少正餐的摄入。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为宜。

3、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都能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从而形成胃结石。

4、柿子性寒,若患有胃部寒凉者,不宜食用。普通人食用过多了,也会产生相应的不适,所以好东西也要适量吃不能多吃。

柿子吃多了会得结石吗

1、空腹食用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胶,柿胶遇酸就会凝固成块、当空腹吃进大量柿子时,柿子中的柿胶就会与胃酸胃内凝聚成硬块,小者如杏核,大者如拳头,并越积越大,以致无法排出,医学上叫“胃柿石病”、患者表现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严重者可引起呕血,并诱发胃溃疡所以,柿子一次不可多吃,并且要在饭后吃,因为这时胃酸已与食物混合,就不容易生成“柿石”了。

2、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去涩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有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给大家

一、生物法脱涩:

将苹果、梨、山楂等与柿子混层(按1:10比例)堆放于密闭容器内,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促进柿子无氧呼吸,产生乙醛,使单宁聚合而完成脱涩,一般需要5-7天时间,用于软柿。

二、温水法脱涩:

把柿果装入容器内,然后灌入40至50摄氏度的温水,容器口盖严,10-24小时即可脱涩,用于硬柿。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

柿子的功效:

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效。

1、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

2、柿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等;

3、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饼和胃止血;

4、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新近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叶有降压、利水、消炎、止血作用。

柿子的作用:

1、柿子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叶子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

2、柿子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3、柿子富含果胶,它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

柿子怎么吃

柿子的吃法有很多,最简单有营养的吃法很多人都会,就是剥皮直接吃,那么特别一点有技巧一些的吃法呢?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简单特别的吃法。

1、柿饼

柿饼是用柿子去湿加工(或晒干)制作而成的一种干果。肉质干爽,味清甜且存放久不变质。柿饼中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等成分。有降压止血、清热涩肠之作用。在古时候是原朝鲜民间风靡的食品之一,也被朝鲜王族热爱。现在这个我们在超市都可以买得到的噢!

2、脆柿子,也叫做懒柿子,意即懒人可食也

正宗做法是:把柿子放入容器中,加入60度左右的温水,等水变凉再换同样的温水,过程当中要注意保温,可以用棉被覆盖,用塑料薄膜封口。一般一昼夜即可脱涩

传统做法:

原材料就是:未成熟的绿色柿子和盐、水,一个腌菜的缸(不一定要这个啦,其他合适的容器也行)!

做法:

柿子洗净备用,把盐放入缸里,看缸的大小放盐量,别放太多,放水跟盐一起搅和(水放多一点没关系),然后放入柿子,盖上盖子过上四五天就可以啦!

3、其他的就还有煎柿子点心,一般都是把面粉和柿子果酱混在一起后煎或者炸出来的。这些方法一般都是在北方比较多。大家也不妨试一试噢。

为你推荐
返回顶部